跨越1000公里的“生死时速”
11月10日早上9点,运载着一名肝功能衰竭重症患者的医疗救援飞机迎着大雪从齐齐哈尔市起飞,三小时后,飞机跨越1000公里平稳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患者经由120救护车转运,一路疾驰,安全到达了我院通州院区。虽然当天北京也非常寒冷,但位于通州院区的肝移植中心却是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大家都在为了接诊这名重症患者做着各种准备工作......
时间退回到两天前,刚刚结束一天工作的肝移植中心主任朱志军接到了一通15年“老患者”的电话。他告诉朱志军有个邻居家的孩子因为服用了成分不明的药物后,发生了严重的肝功能损害,情况十分危急,需急诊行肝移植手术才能挽救生命,但是当地医院并没有肝移植相关资质,所以这位“老患者”第一时间想到了曾经自己的救命大夫——朱志军主任。由于患者病情危重,公路、铁路、客机等常规转运手段很难保证患者在转运途中的生命安全,所以联络飞机救援机构进行转运成为了唯一可行的方案。在联络了北京医疗救助系统后,11月10日早上9时许,这架医疗救援飞机由齐齐哈尔市起飞了。
在各个机构的通力配合下,患者安全到达了我院(通州院区),并第一时间收治进入了重症监护病房(ICU)。由于乙肝及药物性肝功能损害的相互作用,患者的肝脏已无法完成基本的代谢功能,患者本身也进入了肝性脑病III期,出现凝血系统崩溃,全身一般状况极差,呼吸循环功能不稳定。医生当即为他行气管插管,呼吸循环支持,并将患者信息录入到“中国肝移植注册网”的等待者名单——超紧急状态(1A级)。处于超紧急状态(1A级)往往意味着这名患者病情极度危重,需要生命支持即机械性通气,同时也意味着他能够优先从全国范围匹配血型合适的器官。我院党委副书记、执行院长张澍田专程参加了重症医学科的查房,探望了患者,并请医护人员全力抢救,为患者争取肝移植的机会。
在这争分夺秒的危机时刻,11月11日下午,中国肝移植注册网传来了好消息,有一个血型匹配的肝脏被分配给了该患者。我院肝移植团队立即组织器官获取人员前往取肝,手术团队、重症医学科、手术室等各部门也进入了“备战状态”。
11月11日晚23点,在患者入院30多个小时后,一台与时间赛跑的肝移植手术在通州院区手术室开始了。切开、止血、切除病肝、植入新肝、吻合......凌晨5点的北京,城市还在熟睡之中,伴随着监护仪平稳的滴滴声,手术结束了。手术过程十分顺利,总耗时5个小时。术后,患者返回重症医学科进行严密监护与支持治疗。由于患者术前的病情危重,术后又过了30多个小时,终于恢复了意识,并成功拔除气管插管。术后第四天,患者转回普通病房,此时,他的各项指标均朝着正常水平恢复着。经过两天的病房治疗,患者开始经口进食,下床活动。术后14天时,他的各项指标均已基本恢复正常,肝脏CT及彩超检查正常,这也意味着新的肝脏开始完全正常地发挥功能了。
11月28日,患者顺利出院那天,他非常高兴,因为他带着充满大爱捐献的肝脏,迎来了新生。医院医护人员也是高兴的,因为这次跨越千里不寻常的转运,证明我院成功地通过了危重病应急能力的考验。这得益于肝移植团队高超的医疗技术,得益于医院多科室协作展现的综合医疗服务水平,也得益于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China Organ Transplant Response System,2015年启用)。这个系统依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器官匹配与分配,无论患者的社会地位与家庭背景,它都会以公平的方式让需要救治的危重症患者及时从更大的范围,更广泛的区域匹配和寻找合适的器官,增加他们生的希望。
随着国家对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的日益完善,随着医院器官移植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相信未来将有更多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能够得到帮助,让更多爱的捐献传递下去。
(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