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他们,用大爱化素昧平生为血脉相连

作者: 来源:宣传中心 发布时间:2019-07-26

  “7台肾移植手术使得7名病患重获新生。”4月7日,清明小长假的最后一天上午,从手术台上下来的我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林俊在朋友圈里写了这样一句话,总结了他和同事的假期。从4月6日早上8点开始,到4月7日下午2点,泌尿外科的10多位医生,分为两组,连续为7位患者完成了肾移植手术。参与手术的泌尿外科医生朱一辰说,从手术台上下来,患者家属和患者都在感谢医护人员,但他认为更应该感谢的是那些无私捐献器官的人。

  4月5日下午,泌尿外科接到通知,有一位已经确定进入不可避免死亡进程的病人,家属希望进行器官捐献。随后,泌尿外科启动了器官捐献与移植的准备程序,通过国家器官捐献分配系统,备选的等待移植患者陆续接到了通知,开始了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工作。随后,由于又接连接到有器官捐献的通知,我院泌尿外科主任田野立刻安排开启节假日急诊肾移植预案,调动麻醉、护理节日备班力量,医护人员分为两组,开始准备为匹配成功的尿毒症患者进行手术。

  4月6日早上6点多,我院外科楼的手术室已经亮起了灯,第一位器官捐献者的两枚肾脏将通过同时进行的两台手术,移植到两名尿毒症患者身上。8点,在田野的带领下,主任医师郭宇文、副主任医师张磊、朱一辰分为两组,开始了手术。麻醉科副主任安立新率领的麻醉团队共四名医生,也分别守在两台手术旁,为手术保驾护航。主任医师林俊率领的术后管理团队也迅速运转起来,与病房护理团队一起,准备迎接肾移植术后复杂的治疗与管理。

  中午11点多,两台手术顺利结束。此时,下一组病人的术前准备工作已经开始。下午4点多,第三、第四台手术准备启动,晚上9点,两台手术结束。间隙,医护人员“见缝插针”地眯一会儿。晚上12点多,第五、第六台手术开始准备,4月7日凌晨4点多,手术结束。此时,参与手术的医护团队已经在医院连续工作了几乎一天一夜。为了能让手术护士和麻醉医生们松口气,上午的第七台手术中换了一批人。到下午2点,手术全部结束。至此,十多位泌尿外科的医生们接力完成了7台移植手术,手术患者最年轻的33岁,最大的56岁。

  除了主刀医生们,朱一辰说还有做术前准备和术后管理的住院医生们,也是连轴转了两天。“除了需要上手术,手术之前包括病人术前检查,收住院等,住院医生几乎是一刻不停地持续进行这些准备工作的。”

  虽然经常遇到假期加班,但假期里两天七台手术的密度还是很少见。也是因为预估到了手术强度大,为了避免短时间内密集手术造成人员疲惫,从一开始肾移植团队的医生们就分成了两组,把原本休息的“预备役”人员也喊到了医院,才让这次高强度的手术挑战顺利完成。朱一辰开玩笑说,这不算破纪录,去年有一次一天做了8台手术,是在工作日,“可能因为是假期,这次的手术量让人印象深刻。”

  据介绍,对于尿毒症患者来说,虽然可以通过透析维持生命,但定期每周三次一次四五个小时的透析,会严重打乱正常的生活节奏,为此尿毒症患者无法像正常人一样生活,旅游、出差更是不能想象。“肾移植后,至少可以拥有类似正常的生活了”。

  与患者及家属的喜悦和医务人员的辛劳不同的是,在这30个小时中,有4名器官捐献者和他们的家人经历了生离死别。“下了手术,患者家属都会对医护团队表示感谢,但我觉得,其实更应该感谢的是捐献器官的人”,朱一辰说,在目前医疗水平下,大部分器官功能衰竭的疾病只能通过器官移植来挽救生命。器官捐献必须是自愿的,当捐献者和家属本身在面临生离死别的悲痛时,还要做出这样的决定,很不容易。有些捐献是逝者本身生前的意愿,更多的捐献决定还要逝者家属来做出。对于大多数家属而言,器官捐献也是为了留个念想、有个精神寄托,好像逝者的一部分还活着。田野表示,器官捐献是人类伟大精神之美的重要体现。在失去亲人的巨大痛苦中,捐献者家属依然做出了捐献器官挽救他人的选择,其中的勇气和爱心值得所有人崇敬。

  因为正值清明节,林俊在朋友圈里也寄托了对器官捐献者的哀思:“7台肾移植手术使得7名病患重获新生。 感谢这些伟大的捐献者,曾经,他们的生命如夏花般绚烂,现在他们选择用另一种方式继续活着,用大爱,化素昧平生为血脉相连。” 

2-3 感谢他们,用大爱化素昧平生为血脉相连.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