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新闻
我院张忠涛教授、杨盈赤教授团队在直肠癌治疗领域新突破:免疫治疗联合放化疗术前应用效果显著
近日,我院普外中心张忠涛教授、杨盈赤教授团队在外科学权威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Surgery(IF 8.6)发表题为Impact of PD1 blockade added to 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 on rectal cancer surgery: post-hoc analysis of the randomized POLARSTAR trial的原创性研究论文,阐述在直肠癌的术前放化疗中加入PD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对手术效果的具体影响。我院庞凯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姚宏伟教授为共同第一作者,杨盈赤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张忠涛教授为论文主要通讯作者(末位通讯)。我院为本文的第一和主要通讯作者单位。
在全球范围内,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其中直肠癌在中国新诊断的结直肠癌中占比高达47%。对于局部晚期直肠癌(LARC)患者,传统的治疗模式是新辅助放化疗(CRT)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治疗模式逐渐涌现,为LARC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希望。
POLARSTAR试验是一项由张忠涛教授、杨盈赤教授团队发起的随机对照研究,旨在评估在LARC患者中,将PD1抑制剂(替雷利珠单抗)加入新辅助CRT的效果。研究共纳入186例LARC患者,随机分为三组:CRT联合同步PD1阻断组(同步组)、CRT联合序贯PD1阻断组(序贯组)和单独CRT组(对照组)。
本研究已获得研究终点数据:完全病理缓解(pCR)率,同时研究者对多个与TME手术相关的参数进行了分析,发现在术前对LARC患者进行新辅助长疗程放化疗后序贯添加PD1抑制剂的方案显著提高病理缓解率,序贯组患者TRG0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37% vs 18%,P=0.040),提示序贯组患者肿瘤退缩更明显。同时序贯组患者ypT0/is ypN0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39% vs 20%,P=0.046),表明序贯组患者肿瘤病理缓解更彻底。此外序贯组患者低NAR评分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54% vs 31%,P=0.025),进一步证实了序贯组患者对治疗的反应更佳。
并且CRT联合PD1阻断后进行手术,其安全性和可操作性得到改良。同步组、序贯组和对照组患者保肛手术与一期吻合率分别为92%、96%和87%,提示联合PD1阻断并未降低保肛手术的可行性。此外同步组、序贯组和对照组患者无造口率分别为21%、17%和11%,联合PD1阻断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患者术后对造口的依赖。同时三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率、3/4级手术并发症率、30天再入院率、30天再手术率等指标均无显著差异,且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留置尿管天数等指标也相近,表明联合PD1阻断并未增加手术风险,手术安全性良好。
POLARSTAR试验的这一事后分析结果为LARC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选择。研究显示,在新辅助CRT中加入PD1阻断,不仅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病理缓解率,还对TME手术的实施具有积极影响,且不增加手术风险。这一治疗模式有望成为LARC患者的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策略,为患者带来更好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样本量的扩大,我们期待这一联合治疗模式能够在更多患者中得到验证和应用,为直肠癌的治疗带来新的突破和希望。北京友谊医院张忠涛教授、杨盈赤教授研究团队自2020年开始关注并发起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系列研究。目前该研究团队已经开展及正在开展的研究项目有5项(国际临床研究clinicaltrials.gov注册号:NCT04911517、NCT05245474、NCT06056804、NCT06312982、NCT06304987),旨在为直肠癌患者尤其是中低位直肠癌(肿瘤距肛缘≤10cm)患者提供最合适的治疗方案,达到降低局部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期,保留肛门、保留直肠甚至于免于外科手术的目的,减少治疗的总费用,提升医疗资源的利用率。
本试验由国家关键技术研发计划(2015 BAI13B09)、北京市李桓英医学基金会、北京市博士后研究基金会(2023-ZZ-038)等支持资助。
主要通讯作者
张忠涛,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我院党委常委、副院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内蒙古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普外中心专家,首都医科大学普通外科学系主任,首都医科大学结直肠肿瘤临床诊疗及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结直肠外科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外科装备分会会长等。主要研究方向为微创结直肠外科、减重代谢手术以及相关并发症,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病机制及诊疗新技术。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大专项等多项课题。担任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国际外科学杂志》主编,CMJ和《中华外科杂志》副主编。在J HEMATOL ONCOL,NC,CELL REP,Biomaterials,Int J Surg,BJS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多篇成果。获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学科带头人等称号。
杨盈赤,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我院副院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内蒙古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哈佛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DFCI;BWH),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腹腔镜及内镜外科学组委员,中华志愿者协会中西医结合委胃肠外科专业组组长,北京医学会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腹膜后肿瘤专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北京整合医学会结直肠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外科杂志》通讯编委,《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通讯编委等。主要研究方向为微创胃肠外科的临床与转化研究、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病机制及诊疗新技术。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at. Med、JAMA Surg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著。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首都发展基金面上项目等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获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学科骨干等称号。
(宣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