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
【友谊科普】全国残疾预防日|拥有健康听力,享受幸福人生
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世界听力报告》中指出,目前有超过15亿人(接近全球人口的20%)患有听力损失,其中有4.3亿人患有致残性听力损失,听力损失问题值得我们的特别关注。8月25日是全国第八个残疾预防日,活动的主题为“预防疾病致残,共享健康生活”。在全国残疾预防日到来之际,让我们关注听力健康,预防听力残疾,从每个人做起。请听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主任医师刘玉和、医师吴倩为我们讲解听力健康相关科普知识。
影响听力的因素有哪些?
导致听力损失和耳聋的原因有很多:
耳部感染和其他疾病:如慢性中耳炎,也可能由麻疹、脑膜炎、风疹和腮腺炎等其他疾病导致。
衰老和遗传:与年龄有关的听力损失(感音神经退化),先天性耳聋(基因突变等)或早发性儿童听力损失等。
行为因素:服用了损伤内耳的耳毒性药物,或者长期接触嘈杂的环境、佩戴耳机时音量过大等。
营养和围产期因素:营养不良,围产期高胆红素血症、缺氧或出生时窒息、低出生体重等。
据WHO估计,由于长时间不安全地使用个人音频设备以及在嘈杂的娱乐场所消遣,全球有约11亿年轻人(12岁至35岁)面临听力丧失的风险。
虽然导致听力损失的原因有很多,而且听力损失也会造成毁灭性的后果。但是不安全的聆听习惯所导致的永久性听力损伤是可以避免的。
据WHO估计,在年轻人中,有50%的听力损失是可以预防的;在儿童中,也有60%的听力损失是可以通过各种措施预防的。
听力残疾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先天性因素和后天性因素。先天性因素可能涉及遗传、孕期感染、发育不良等;而后天性因素则可能由疾病、外伤、药物中毒、噪声暴露、老龄化等因素引起。
听力残疾的程度也有所不同,从轻度听力损失到完全耳聋都有可能。这种残疾不仅会影响人们的日常交流,还可能对学习、工作、社交活动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应对听力残疾带来的挑战,人们可以采取多种措施。例如,使用助听器或人工耳蜗等助听设备来增强听力;学习手语、唇读等沟通技巧,以便在听力受限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的交流;同时,通过康复训练和特殊教育,帮助听力残疾者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此外,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强对听力残疾者的关注和支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和便利。例如,在公共场所设置无障碍设施,为听力残疾者提供文字提示、手语翻译等服务;同时,加强听力残疾预防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听力健康的重视程度。
总之,听力残疾是一种需要引起关注的残疾类型。通过科学的治疗、康复训练和社会的支持,可以帮助听力残疾者更好地融入社会,享受美好的生活。
听力残疾如何分级?
关于听力残疾,2006年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中提出的定义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听力障碍,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声或言语声,以至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
听力残疾分为四级:
听力残疾一级: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方面极重度损伤,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91dBHL,在无助听设备帮助下,不能依靠听觉进行言语交流,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动上极度受限,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存在极严重障碍。
听力残疾二级: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重度损伤,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在81-90dBHL之间,在无助听设备帮助下,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动上重度受限,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存在严重障碍。
听力残疾三级: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中重度损伤,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在61-80dBHL之间,在无助听设备帮助下,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动上中度受限,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存在中度障碍。
听力残疾四级: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中度损伤,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在41-60dBHL之间,在无助听设备帮助下,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动上轻度受限,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存在轻度障碍。
听力残疾的评定,有以下两个要点需要注意:
1、以听力较好耳为评定依据。听力残疾的评定标准,不是按照听力最差的那侧来的,是以听力较好的那侧听力为标准。
2、听力残疾的评定核心是听力测试在听力残疾的申报和评定过程中的听力检查,需要做纯音测听、ABR等听力检查。但是对于申领残疾人证的听力残疾评定,需要到指定的医疗机构,由专业的人员进行诊断。
得了突发性耳聋怎么办?
突发性耳聋,顾名思义就是突然听不清了,一般为单侧,其原因复杂,可能与微循环受损有关。一旦发生,需要尽早开始“抢救性治疗”,时间越久,治疗效果越差,甚至无效。突发性耳聋治疗黄金期在发病一周之内,治疗包括激素用药、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高压氧舱等。突发性耳聋常规需要进行MRI检查,排除由于听神经瘤等病变导致的突聋,如果发现肿瘤,则需要根据肿瘤大小、年龄、听力水平制定治疗方案。
如何安全聆听?
声音的音量、聆听的持续时间、以及响亮声音的频率都会对听力产生影响。声音级别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听力损失的风险就越大。
比如,每周可以安全聆听80分贝的声级长达40小时;如果声级为90分贝,那么安全的时间就要减少到每周12.5小时。
《世卫组织安全听力场所和活动全球标准》(WHO Global standard for safe listening venues & events)中给出了几条重点建议:
保持低音量:建议将设备的音量设置为不超过最大值的60%,声级最好保持在平均80分贝(门铃的声音)以下。摩托车的声音在95分贝左右,电吹风的声音在100分贝左右,电钻的声音在130分贝左右。
使用降噪耳机或使用耳塞:以减少在嘈杂环境中的音量。
始终远离声源:例如扬声器、嘈杂的机器、吵闹的娱乐场所等。
限制从事嘈杂活动的时间:经常让耳朵从嘈杂的声音中休息一下,有助于耳朵内的感觉细胞恢复。
监测声级:可以通过使用应用程序来完成,从而监测自己周围的声级情况。
注意听力损失的警告信号:如果出现持续的耳鸣或难以听到高音或谈话内容(听力下降),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老年性听力损失如何干预?
老年性听损是一种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由于听觉系统逐渐退化导致的,一般双侧听力下降。随着年龄增大,听力下降程度会越来越严重。平时我们经常遇到很多人认为戴了助听器就是残疾了,或者认为助听器很嘈杂,会越戴越聋,这些都是对助听器的误解。就如同近视眼需要戴眼镜纠正视力一样,听力下降也可以通过配戴助听器来干预听力。
良好的听力是日常交流的基础,听不清、听不见导致交流障碍会严重影响生活,甚至不愿出门、不愿与人交流等等。现如今,助听器可以满足高精准度、个性化的调试需要,不会再出现过大地放大噪音等情况,另外还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定制式助听器,外观更小巧、美观。若听力处于极重度听损甚至全聋,助听器也无法满足需求,则可以做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如何保护宝宝听力?
1.避免噪音伤害
嘈杂的噪音是导致听力损伤的元凶之一。比如有些节奏感强的音乐,就会刺激儿童听觉器官,导致内耳的微细血管痉挛,供血减少,从而使听力下降,出现暂时性噪声耳聋,如果持续长时间噪声刺激,甚至会造成永久性噪声性耳聋。这就是说为什么要尽量少的带宝宝到嘈杂环境中去,比如KTV啊,就别带宝宝一起嗨了。在家里的音响、电视、手机音量也应适当控制。包括前一段时间过年,鞭炮的声音等等这些强烈的大声刺激也应当尽量带宝宝远离。
2.防止异物进入耳朵
尤其是小宝宝,不太会讲话的阶段,很容易自己玩什么豆子啊、小球啊,就往耳朵里塞,这种就要注意啦。针对不同的异物,我们也有不同的方式来处理。如果是昆虫进入,我们可以用手电在外耳道口照,因为昆虫在黑暗处有趋光的习性,见到光亮后,有的可自行爬出。或者是向耳朵内滴入75%的酒精、白酒或乙醚使昆虫麻醉,也可滴香油、石蜡油等,将闷死后取出。
如果是豆类、花生仁等异物进入时,可先滴入95%酒精,使之缩小,然后钩出或掏出。
如果是沙子、泥块这种不便取出时,可用温开水或温生理盐水冲洗,或者用棉花棍头的纤维扫出,再不行用挖耳、小匙小心挖出。
但我们一定要切记不要拿个棉签一直往里捅,将异物推入深处。另外异物取出后应消毒换药,直至伤口愈合,同时适当应用抗生素以防感染。
3.正确使用耳机与耳罩
有些小孩宝宝喜欢模仿大人戴耳机听音乐,他们可能也不知道怎么去调节合适的音量,不小心加大了播放音量想听得更清楚,可能会使耳蜗的毛细胞产生代谢紊乱,供血、供氧不足,导致末梢感受器受损,造成听力损害。一旦发现应当加以制止。
包括打电话,也有引发神经性,耳聋的风险。有时候老人在家带孩子,说给爸妈打电话聊一会吧,一聊聊半天,其实打电话一次最好不超3分钟,条件允许的话,使用免提对耳朵伤害是最小的。地铁、飞机、这种嘈杂的环境,尽量不要戴耳机听音乐。可以选择降噪的耳机。简单来说就是要注意宝宝听到声音的音量,不要刺激这个听觉器官。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 刘玉和、吴倩 )
上一篇: 【友谊科普】来自秋日的第一杯养生茶
下一篇: 【友谊科普】肥胖了怎么办?减重是门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