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
【友谊科普】带您了解介入科
想象一下,在不开刀、不暴露病灶的情况下,医生是如何像魔术师一样,通过微小的通道,精准地治疗那些曾经让人谈之色变的疾病呢?今天,我院放射介入科主任医师苏天昊、主治医师杨泽冉就带领大家一起认识一下“介入治疗”这一前沿的医疗技术。
介入治疗
什么是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是一门新兴的临床学科,是微创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于临床传统内科学和外科学之外的第三大临床学科,它是在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借助先进的影像设备(如DSA、B超、CT等)在皮肤上作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将特殊的穿刺针、导管等插到病变器官、组织,通过穿刺针或导管直接注入药物、栓塞剂或置入支架等方式对多种疾病进行治疗。
介入治疗的特点及其优缺点
微创性:介入治疗通过在皮肤上开一个2-3毫米的小切口,使用导管、导丝等特殊医疗设备进行治疗,与传统手术相比,创伤更小。
精准性: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介入治疗能够精确地定位到病变部位,例如通过栓塞材料堵住出血血管,疗效确切,立竿见影。
适应症广泛:介入治疗适用于多种疾病,包括血管疾病、肿瘤、以及其他腔道问题等,几乎包括了全身各个系统和器官的主要疾病。
安全性高:介入治疗通常不需要全身麻醉,减少了麻醉风险,且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小,恢复快。
并发症少:由于其微创性,介入治疗的并发症相对较少,术后患者可以较快地恢复正常活动。
疗效显著:介入治疗可以直接将药物注入病变部位,提高药物浓度,减少全身副作用,对于肿瘤等疾病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可重复性:根据患者病情,介入治疗可以按计划分阶段、多次进行,具有很好的重复性。
综合治疗:介入治疗可以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提高疗效。
快速康复:介入治疗后患者恢复时间短,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提高了治疗效率。
介入治疗适合哪些疾病?
肿瘤疾病:介入治疗对肺癌、肝癌、肝转移癌、胃癌、食管癌、肾癌、胰及十二指肠肿瘤、宫颈癌、膀胱癌、妇科晚期肿瘤如卵巢癌,宫颈癌等、肢体肿瘤等均有显著疗效。对于中晚期肿瘤,可以使肿瘤降期、缩小,甚至达到微创根治的疗效。尤其在肝癌的治疗上,介入治疗凸显优势,通过肝动脉选择性灌注化疗药物,可以使得化疗药物浓度较静脉化疗高数十倍,同时减少了全身的毒性,并且还可以将肝癌肿瘤供血动脉进行栓塞,从而减少了肿瘤负荷,有效“饿死”肿瘤。这不仅适用于中晚期肝癌的患者,而且为有转移的患者提供了治疗的机会。当然肿瘤的治疗是个综合治疗的过程,介入治疗也可以与其他治疗方法如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联合应用,从而提高综合治疗效果,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生存期延长。
消化系统疾病:消化道出血、食道狭窄、胆道狭窄等消化系统疾病,介入治疗可以通过精准血管造影和介入栓塞术有效止血,或通过球囊扩张、支架置入解除狭窄,改善患者的进食问题 。
呼吸系统疾病:大咯血、肺栓塞等呼吸系统疾病,介入治疗可以通过支气管动脉、肺动脉栓塞治疗咯血,放置滤器预防肺栓塞,改善呼吸困难症状 。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等妇科疾病,介入治疗通过栓塞供血动脉,使病灶缺血坏死、缩小或消失,尤其适合有生育需求的女性。还可以进行输卵管造影,明确输卵管通畅度,如果有输卵管堵塞情况,介入治疗后可以有效提高怀孕几率。
泌尿系统疾病:精索静脉曲张、前列腺增生、肾囊肿等泌尿系统疾病,介入治疗可以通过栓塞、硬化剂注射等方法进行治疗 。
血管疾病:介入治疗适用于治疗血管狭窄和闭塞、动静脉血栓、血管畸形、动静脉瘘与血管瘤的栓塞治疗等血管疾病 。
神经介入:介入治疗在神经领域也有广泛应用,如脑动脉瘤的栓塞、脑血管狭窄的支架置入等 。
非血管介入技术:包括经皮穿刺活检、非血管性腔道成形术(如泌尿道、消化道、呼吸道、胆道等狭窄的扩张和支架)、囊肿脓肿引流术、造瘘术等 。
介入治疗因其微创、精准、高效的特点,已成为许多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尤其适合年老体弱或有开放手术禁忌症的患者。
肿瘤的介入治疗
什么时候选择介入治疗
对于中晚期肿瘤、有转移或者术后有局部复发的肿瘤患者、无法耐受放化疗的患者,或者外科手术后给与预防性动脉灌注化疗,均可行介入治疗,从而使原来的肿瘤降期、缩小,达到长期带瘤生存,延长生存期的效果,还有部分不能进行手术切除的患者甚至可以重新获得根治性手术的机会;对于部分早期肿瘤更可通过消融技术,达到肿瘤微创根治的疗效。
全身化疗与介入治疗的区别
全身化疗作为肿瘤传统治疗重要的方法之一,带来的副作用是患者绕不过的梦魇,甚至有些患者经过全身化疗后,生活质量大大降低;而肿瘤介入治疗不需用开刀切除,也不需要全身化疗,而是通过小小的导管,将化疗药直达肿瘤内部,就能有效控制肿瘤,其优点在于药物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病变部位药物浓度,提高疗效,还可以减少药物用量,减少药物的全身副作用,真正做到“绿色微创治疗”的目的。
肿瘤介入治疗的注意事项
血管性介入:首先看介入部位,如经桡动脉入路的处理比较简单,术后需进行约6至8小时的包扎,即可适当解除制动,一般12小时到24小时,即可解除包扎,此时患者的日常活动基本不会受到明显影响。若采用股动脉入路,则术后护理要求更为严格。一般情况下,患者需卧床24小时,然后逐步解除制动,并继续对局部进行压迫包扎处理。现今先进的穿刺点压迫或缝合装置,可以显著减少患者卧床制动的痛苦,术后即可解除制动。
非血管介入:注意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渗液等,注意保护引流管,避免折叠、牵拉而导致引流管引流不畅或引流管脱落。
上一篇: 【友谊科普】高度近视的危害和预防策略
下一篇: 【友谊科普】如何科学选择益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