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
【友谊科普】“世界献血者日”主题科普
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2024年我国世界献血者日的活动口号是:“在庆祝世界献血者日二十周年之际:感谢您,献血者!”世界献血者日设立的意义,是为了鼓励更多的人无偿献血,宣传和促进全球血液安全规划的实施。输血在医疗保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用于治疗如镰状细胞贫血和地中海贫血等危及生命的疾病,也可以挽救因意外事故、手术、严重疾病或分娩等原因而失血的患者的生命,此外还可以用于手术支持等。今天,有请我院输血科主任技师李小飞、主管技师苑晓舟来为大家讲解血型与献血有关的健康知识。
什么是红细胞血型和红细胞血型系统?
在血液中所能检测出的任何遗传多态性可称之为血型,但血型通常被限定为血细胞表面抗原的多态性,包括红细胞、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血型。在非特指的情况下,血型一般是指红细胞血型。根据红细胞表面抗原的遗传关系所划分的类别。由1个基因座或相同功能的2~3个基因座控制的不同等位基因所编码或决定的血型抗原,归属于同一血型系统。一些血型系统的基因直接编码血型抗原决定簇所在蛋白,另外一些血型系统的抗原是碳水化合物,血型基因编码糖基转移酶,催化这些抗原的形成。国际输血协会2023年12月公布血型系统有45个,血型抗原有360多个,ABO血型系统仅是45个血型系统其中一个,除此外还有Rh血型系统、MNS血型系统等。
在临床中最重要的血型系统是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我们以ABO血型系统为例先来了解一下。ABO血型系统中,分为A型、B型、AB型、O型4 种血型。A型血红细胞上有A抗原和血浆中有抗B抗体;B型血红细胞上有B抗原和血浆中有抗A抗体;AB型血红细胞上有A抗原和B抗原,但血浆中无抗A和抗B抗体;O型血红细胞上无A抗原和B抗原,但血浆中有抗A和抗B抗体抗体。
稀有血型就是一种少见或罕见的血型。兰德斯坦纳等科学家在1940年做动物实验时,发现恒河猴和多数人体内的红细胞上存在Rh血型的抗原物质,故而命名为Rh血型。凡是人体血液红细胞上有Rh抗原(又称D抗原)的,称为Rh阳性,反之则为Rh阴性,由于汉族人Rh(-)所占人数的比例极少,仅0.3%,即所谓的“熊猫血型”。假如Rh(-)患者生病或手术需要输血时,一定要将Rh(-)血型的情况告知医生,以便医生尽早和输血科联系,获取所需要的Rh(-)血源。
血型会变吗?
ABO血型遗传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长臂,由A、B和O三个等位基因来控制,为显性遗传,一般情况下不会改变。临床上一些疾病也是可以引起血型变化,但这种变化不会遗传,当疾病好转时可以消失。
第一种是抗原减弱或缺少,白血病、恶性肿瘤、卵巢囊肿等疾病可能机会出现这种情况。
第二种是抗体减弱或缺少,生理性:新生儿、老年人的抗体较弱,新生儿通常出生6个月之后血型抗体才能发育完全。病理性的低蛋白血症包括使用免疫抑制剂、先天性免疫缺乏等。
第三种是抗体干扰或非特性性蛋白凝集。反复输血或妊娠等原因可致同种抗体产生;非特异性蛋白凝集:见于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巨球蛋白血症等都可能会影响血型鉴定。
第四种为特殊的情况时体内含有获得性B抗原。
第五种极其罕见的情况是嵌合体,常见于骨髓移植、双胞胎等,此类人体内有两群造血细胞群,从而有两种血型。
第六种由造血干细胞移植引起的血型改变。
对于ABO血型系统不相合的移植,就会造成血型的改变。干细胞移植后,受者血型会逐渐向供者血型转变,一方面可以说明红细胞的植活,另一方面,血型的转变为临床血液制品的选择提供了依据。这种血型变异不同于前几种变异,不能在去除疾病、外界刺激等诱因后血型恢复到最初,而是一直保持移植后的血型。
ABO血型与疾病相关吗?
研究显示血型与多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高低相关。O型血型与鼠疫、霍乱、腮腺炎和结核病感染的发病率增加有关;A型血型与天花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发病率增加有关;B型血与淋病、结核病、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感染的发病率增加有关;AB型血与天花、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感染的发病率增加有关。
如何献血?
首先找到献血站点:通过导航系统查到附近献血点,可以前往您附近的献血点。在北京友谊医院附近就有两个献血点,一个在门诊楼旁边的天桥友谊献血点,一个是前门箭楼献血点。
筛选和登记:一旦到达献血站点,您将接受简单的健康筛选,包括测量血压、血比重和转氨酶检测等。然后,您需要填写一份健康问卷征询并进行登记。
捐献血液:捐献血液通常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只需数分钟。专业的医护人员会在您的手臂上采集血液,并确保您在过程中感到舒适。
休息和恢复:捐献后,您将被要求休息一段时间,以确保您感到良好。
血液都用到哪里了?
拯救生命:献血可以挽救因意外事故、手术、严重疾病或分娩等原因而失血的患者的生命。
治疗疾病:某些疾病,如贫血和白血病,需要定期输血来维持患者的健康。
手术支持:许多外科手术需要血液支持,以确保患者在手术期间和术后恢复正常。
灾难和紧急情况:在自然灾害、交通事故或其他紧急情况下,献血可以迅速提供所需的血液供应,拯救伤员的生命。
仅癌症、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产后大出血、心脏手术,我国每年就有超600万病人等待输注血液救治。由于血液至今仍然无法通过人工合成,献血者就成为了重要的救援力量,保障日常血库充盈才能真正为每一位患者带去生的希望,且血液有保存期限,不能尽可能的一次性多储存,因此需要源源不断的爱心奉献。
关于献血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献血年龄:提倡十八周岁至五十五周岁的健康个人自愿献血;既往无献血反应、多次献血的健康个人主动要求再次献血的,献血年龄可以延长至六十周岁。
献血量:捐献全血的,每次献血量一般为200ml,最多不超过400ml,献血间隔期不少于6个月;捐献单采血小板的,每次献血量1-2个治疗单位,献血间隔期不少于2周。
献血前要注意哪些事项?
充足的睡眠,晚七点后尽量不要再进食;献血前两餐清淡饮食,不饮酒;献血前一周不服治疗性药物;捐献全血当天可进食清淡饮食,适量饮水;适当衣着:请勿穿袖口太紧的长袖内衣,若天气太冷请在衬衫或内衣外多加外套;请携带有效证件:身份证、驾驶证、护照等。
献血后要注意哪些事项?
(1)适当多饮水,有助于补充在献血时所流失的液体部分。
(2)献血完毕后,请用三个手指按压针眼及上方10分钟,以防血液外溢。
(3)如果您在离开献血地点后感到头晕,请立即坐下,最好是躺下休息,并适当补充水分。
(4)献血后2小时内,献血侧手臂不宜提拿重物或过度用力,以促进针口的痊愈。
(5)为防止感染,请于12小时后再去掉创可贴,24小时内针眼处不要着水。
(6)您可照常适度活动,但剧烈的体育活动则需隔天进行,这样可有助于您恢复因献血可能引起的身体疲惫等不适。
(7)入针位置附近若有青紫现象,那是由于血液渗入皮下组织引起。一般会于二周左右慢慢消散,不会对身体造成长久的不良影响。
献血影响健康吗?
一个成年人的总血量约为4000~5000毫升。平时80%的血液在心脏和血管里循环流动着,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另外20%的血液储存在肝、脾等脏器内,一旦失血或剧烈运动时,这些血液就会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一个人一次献血200~400毫升只占总血量的5%~10%,献血后储存的血液马上会补充上来,不会减少循环血容量。
献血后血液中主要成分的恢复情况:水分和无机物:1~2个小时就会补上;血浆蛋白质:由肝脏合成,2天内就能得到补充;白细胞5-7天、血小板7-10天和红细胞2-4周内即可恢复。
人体的造血机制可代偿性增生,很快就能恢复献血前的水平,所以献血不但对身体没有任何坏处,反而能提高造血功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适量献血会使人更加健康、长寿。不仅如此,献血后会降低血液粘稠度,对心脑血管系统有良好的影响,对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具有积极的预防作用。通过献血排除过多的铁质,还可以减少癌症的发病率。所以说一个健康的人,按规定献血,对身体不会有任何影响,更不会“伤元气”,反而会有利于健康。
哪些情况下可以享受优先用血?
在确保急、危重症患者临床用血需求与安全的前提下,保障在本市医疗机构接受输血治疗的无偿献血者及其配偶、直系亲属优先用血,维护无偿献血者的权益。
优先用血对象是指在本市参加无偿献血的献血者及其配偶、直系亲属、现在范围拓宽到了(外)曾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子女、(外)孙子女、(外)曾孙子女。
除此之外,北京市对于无偿献血者还有许多优待政策。献血者本人临床用血费用终身免费,献血者的配偶、直系亲属免交与献血量等量的临床用血费用,公共交通工具、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公园、景区等的经营管理单位对在本市献血的个人也都会给予优待。
国家还设立了无偿献血奉献奖用以奖励多次自愿无偿献血者,自愿无偿献血达20次及以上的献血者获铜奖,自愿无偿献血达30次及以上的献血者获银奖,自愿无偿献血达40次及以上的献血者获金奖,累计获得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三次以上者获终身荣誉奖。
(输血科 李小飞、苑晓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