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科研成果
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疾病临床诊治体系(消化内科方向)
(1)被世界内镜组织WEO评选为全球最佳内镜中心之一(TOP 20)
2018年,中心将“消化内镜术”精准进化,首创“消化内镜学”新术语,从而完成了从诊疗技术到医学学科的巨大飞跃,文章《消化内镜学:从诊疗技术发展为医学学科》在世界内镜组织(World Endoscopy Organization, WEO)的网站和相关期刊上发表,让中国声音在世界消化领域回响。
2020年,消化内镜中心被 WEO评选为“全球最佳内镜中心”(WEO Centers of Excellence,CoE),全球仅20家中心获此殊荣。入选后,中心每年将作为CoE代表参加小组会议,并作为培训者参与WEO举办的各项国际消化内镜领域培训活动,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消化内镜技术。
(2)建立消化系统疾病研究队列并制定标准术语集
中心建立癌前病变/早癌筛查队列(河北邯郸食管鳞癌高发区10,000例,开滦集团健康体检人群100,000例);创建消化疾病专病数据管理平台,对10万余例非结构化电子病历及内镜报告进行结构化改造,并牵头制定、出版国内首个消化内镜标准化术语专业书籍《消化内镜诊治标准术语集2020》,对制定结构化的消化内镜图文报告,建立内镜大数据平台,开展高质量临床研究,促进消化内镜学科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构建国产内镜研发、评价与推广的全链条生态体系
中心与国内多个厂家合作,牵头完成“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及“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研制个性化国产支架,尝试内镜、超声内镜的国产化及人工智能内镜下精准识别辅助诊断系统,并逐步建设国产消化内镜评价体系,形成中国本土的《国产消化内镜评价标准规范体系》及《内镜市场调研报告和检验报告》,证明国产内镜的优良特性,树立国产内镜品牌形象,摆脱对进口器械的过分依赖,从而推动医学器械的国产化进程,降低医疗成本,应用前景广阔。其中,消化内镜AI动态识别系统相关专利及软件著作权转让50万元。
(4)首次完成给予早起结肠癌血浆外泌体miRNA谱的绘制
中心在4000余例消化道早癌样本(样本份数过万)外泌体测序研究的基础上,首次报道了早期结肠癌患者血浆外泌体的miRNA图谱,开发了可高效识别早期结肠癌的外泌体液体活检方案,并发现外泌体miRNA比血浆游离miRNA更适合消化道早期癌症诊断。该研究是迄今世界上首次完成的基于早期结肠癌患者血浆样本中外泌体miRNA检测研究工作,有助于早期结直肠癌机制的解析及高危人群的识别和预测,具有转化应用价值。研究结果在外泌体权威杂志刊出。
(5)揭示慢性胃食管反流病诱发食管腺癌的新机制
中心张澍田教授团队与美国迈阿密大学米勒医学院Wael El-Rifai教授团队合作在国际顶尖期刊GUT上发表题为“Activation of NOTCH signalling via DLL1 is mediated by APE1-redox-dependent NF-κB activation in o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的论文。本研究发现,胃食管反流环境诱导APE1蛋白的表达上调,并通过其氧化还原功能序贯式激活NF-κB/DLL1/NOTCH信号转导轴,从而促进了肿瘤干细胞样特性的产生和维持,研究将氧化还原平衡(APE1)、炎症(NF-κB)及胚胎发育 (NOTCH)巧妙地联系起来,创新整合为一条食管腺癌特有的促癌信号通路,揭示了慢性胃食管反流病诱发食管腺癌的新机制,并提示开发针对NOTCH或APE1的氧化还原功能的新型靶向药物可能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