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新闻
我院疫苗接种与支援保障医疗队为市民提供专业和温馨的服务
疫苗接种是疫情防控的最有力的保障措施。近期,北京市加快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疫苗接种人数和剂次不断增加。我院按照市委市政府、市卫生健康委和医管中心的统一部署,组建疫苗接种与支援保障医疗队进行居民疫苗接种工作。针对服务百姓人群多、时间集中、任务量大、场地空间有限等困难,医务人员集思广益,因地制宜改造环境,制定科学、细化的路径,专业、严谨的筛查注射流程和温暖、贴心的宣教随访等,保障接种的安全性,让百姓提升信任度和获得感。
接种阵地有“全方位守护”
疫苗接种涉及多团队合作,接种点安排了“全方位守护”。所有医护人员均需经过严格的系统培训及考核后方可持证上岗。我院选派业务精通的管理干部,根据现场环境,按照“行走路径最小化、接种环境最佳化”的原则设立筛查区、接种区、观察区;筛选丰富经验的急诊、内科等医师认真询问、仔细筛查,确定好病史和过敏史,“把握好指征”,确保注射的安全性;护理人员遵守“三查十对”,执行标准化注射,保证信息核查及操作的精准性;筛选高年资的重症、急诊医护人员在观察区进行巡视,做好健康观察;疾控人员全程跟踪疫苗,保证“一人一苗一码”的全流程可追溯管理。此外,疫苗接种区还设立了志愿者,进行路径引导、物资传送及终末消毒等工作。每次疫苗接种,不同人员各司其职,全面配合,保证了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和精准性。
对于盲障、独臂、行动障碍等特殊人群,医护人员及志愿者会为他们进行全程一对一的服务,协助暴露注射位置,并用手指的触感来告知接种部位,接种后帮忙按压,并特别贴上了防水贴膜,以便他们回家后避免针眼着水,全程予以关怀。
“尽我所能为居民服务”
由于疫苗接种和保障任务时间及人群不固定,外派医疗队员放弃了节假日和午间休息,开启“5+2”、“白+黑”的工作模式,重复着一次又一次的筛查、接种、观察、宣教任务,早上起早到、中午吃饭轮流来、晚上等到最后一位接种者完成才整理清点、终末消毒,保证注射点儿不停歇。很多医疗队员居住地和接种任务地点相隔很远,凌晨四五时出发,半夜归来,都是常事,但他们毫无怨言,只为筑强堡垒,做好保障。
疫苗接种初期还在冬季,室内外温差较大。为了避免接种者因为接种时暴露上臂三角肌而可能出现着凉等情况,医疗队提出了“23度”关爱。除关注隐私保护外,医护人员还会提前到岗打开空调或取暖设备,保证室温维持在人体最佳适宜的23度,提升舒适度,减少紧张感。有些百姓会有晕针的现象,护士们的手机里都保存着轻缓音乐,还准备着小糖果,注射时会针对紧张的人群进行放松舒缓的治疗措施。此外,为了减轻大家接种疫苗时的疼痛感,队员们多次讨论,总结出了“进针快且深,推药慢且缓”的注射方法,还设立了“言语轻、动作轻、宣教全”的服务理念,很多百姓都在接种后称赞道“真的一点儿都不疼”。和医院的医疗工作不同,筛查及宣教中的言语沟通和心理疏导更为重要,医疗队员针对大家的共性需求,制作了图文并茂的宣教卡片和二维码,提升了百姓的自我观察能力及参与度。
从今年1月至今,按照全市统一要求和调度,除完成院内医务人员的疫苗接种外,我院累计派出26批次550余人的医护人员赴西城、通州、丰台等,完成了3.5万余人次的疫苗接种及11万人次的接种观察救治保障。未来,我院将继续按照北京市的要求,坚持科学、规范、安全的原则,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及服务温度,高质、高效完成疫苗接种工作,为尽快建立首都防疫屏障做出贡献。 (宣传中心)
下一篇: 党史学习教育市委宣讲团走进北京友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