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小汤山:“重启”再战“疫”,有序从容(2020.03.31中国妇女报)
北京市小汤山定点医院新建病区。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杨睿/摄
小汤山定点医院新建病区护士站,医护人员通过广播为院区相关人员播放舒心的音乐。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杨睿/摄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韩亚聪
如果生命有颜色,在这里,无疑是多彩明快的。
从路旁杨柳树的绿到楼前玉兰花的粉,从披着五彩外衣的楼体到画着斑斓涂鸦的病区,甚至一件防护服、一封感谢信,都跳动着生命的色彩。
时隔17年,再遇疫情,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多了几分从容,它也因新时代强有力的技术、力量和服务而“元气满满”、信心倍增。
3月30日,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走进小汤山定点医院。在这里,“重启”再战“疫”并不意味着从头再来,“小汤山精神”还在延续,更加暖心感人的故事时时发生。
欢迎回家
“一抬眼看见‘欢迎回家’,费了好大劲,才把眼泪收回去”,一位进入小汤山定点医院接受筛查的回国人员的话,让骆金铠至今难忘。
“打造‘温暖、专业、融合’的小汤山‘家’文化,是我们的服务内容重心之变。”作为小汤山定点医院工作专班护理部主任、北京友谊医院护理部主任,无论是表达理念还是讲述故事,骆金铠都喜欢说“家”。
以3月16日为起点,营造小汤山“家”的氛围,让许多万里奔波抵京的人“心真正落下来了”。
“隔着护目镜和口罩都可以看到护理小姐姐温和坚定的目光、严谨认真的工作、一丝不苟的标准……”一封感谢信上,患者图文并茂地写满了一张白纸。
像这样的感谢信,小汤山定点医院目前共收到305封。
联合签名的感谢状、字迹工整的表扬信、手工制作的感谢卡……“家、温暖、感谢,是出现最多的字眼。”骆金铠说,温暖服务如果让需筛查人员和确诊患者有回家的感觉,就是一种成功。
战备病区里,护士们正忙着收发外卖。
无论是待筛查者还是确认患者,都可以扫码下单,医护会在货物到达后送货到病房。目前,这样的订单已达2300多份。
这样的服务观念和工作思路之变,在这里悄然发生。
在防护服上随手涂鸦、送上自制的生日小礼物、陪伴小朋友们画画……一次例行筛查,一次简单治疗,一次匆忙相遇,医护都会尽己所能为每一个人留下一个温暖时刻。
几天前,一位完成筛查人员离开时,对着隔离窗深深鞠躬、挥手告别。护士整理监控视频发现后给他回电话表达谢意,他说:“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只想默默感谢并祝福你们一切安好。”
高质高速
站在新建病区,彩条相间的楼体带着柔美和力量。
“结合现有建筑条件,赋予建筑人性化因素,舒缓医患的精神压力,也方便辨识病区位置。”小汤山定点医院工作专班副组长,小汤山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穆毅告诉记者。
逾万名建设者、53天日夜鏖战、1600余张床位……即便重建难度远超当年,“小汤山速度”不仅不减,还有了全方位提升。
“人流量大,要求床位周转快、避免旅客在机场的积压,同时还要保证筛查质量,不能将患者漏掉。”在小汤山定点医院工作专班副组长、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马迎民看来,这是项艰巨任务。
“人员轮动、工作不停!”马迎民说,为了保证筛查速度、畅通出院流程,“我们对所有医生进行细致培训,制定一次筛查、二次筛查、再次筛查的人群适应证,建立临床医生和检验人员沟通快速通道,打通完成筛查排除疑似人员离院的各个环节,做到尽快离院。”
压力重重下,“重启”第4天,小汤山定点医院便达到了一天接收400名需筛查人员的筛查能力。
“对于确诊患者,我们采取中西医结合,康复、心理疏导联手的治疗模式。”马迎民告诉记者,结合湖北治疗新冠肺炎经验,在使用西药抗病毒制剂基础上,应用中药制剂进行治疗,并且根据病人的不同特点适时调整中药方剂,做到针对性治疗。“我们还配备了心理疏导小组,由专科医院的医生负责对每名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和治疗,以促进治疗效果。”
在小汤山定点医院工作专班副组长、北京世纪坛医院党委副书记陈静看来,医疗运行组织唯有遵循“科学、有序”原则,才能顺利开展各项工作。
129项规章制度、24小时值守、体温监测、症状报告、明确区域、规划路线……“我们的目的就是优化流程、保证快速、保质保量,让筛查、治疗、出院等各个环节形成良性循环。”陈静说。
节奏统一
提升医患体验,“黑科技”没有缺席。
小汤山定点医院新建病区病房内,床头柜子上的可视对讲系统,能够让病人随时和医生护士“面对面”交谈。
“前几天有个住在这个房间的小客人过生日,我们就用它给小客人播放了生日歌。”一名护士告诉记者。
5G远程医疗、视频会议、AI智能诊断……和17年前不同,小汤山基础设施已从满足基本所需到实现“平疫两用”。
同时,救治人员从部队接管转变为市属医院集体作战——22家医院,1000余名医务人员,专业涵盖呼吸、感染、重症、急诊、儿科、中医、检验、放射、药剂等。
“其中医生200多人,平均年龄38.5岁,副高职称以上人员占40%;护士800多人,‘90后’占43%。”陈静说。
“这么多人来自不同医院,有不同文化、不同背景,如何统一到一个‘节奏’上来很重要。”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副主任,小汤山定点医院临时党委书记、工作专班组组长吕一平说,为此他们通过制度引领、以老带新,来保证步调统一,确保医疗质量。
将服务观念从重症救治向筛查救治转变,工作思路从单纯技术型向复合技术服务型转变,是重要“节奏”之一。
为此,在筹备阶段,小汤山定点医院就制定了完善的医务人员培训计划,包括理论与操作。“我们还安排了到地坛、佑安医院和综合医院发热门诊实习的培训项目,所有紧急抽调医务人员,在原单位培训基础上,到院后也进行了工作环境、流程、制度等方面的培训。”陈静说。
“通过快速筛查,阴性的能够尽早出院,确诊的能够得到及时治疗,从目前看,我们的工作完成得非常好。”吕一平说,即便如今国际航班分流后轻松许多,但大考还没有结束,“我们仍然是精神抖擞、全力以赴,已经做好了应对各种新任务和新挑战!”